? 路清霞 雷霆 王昊亮
當前,杭州高新區(濱江)正扛起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新使命,發揮數字經濟全產業鏈優勢,系統推進創新生態化、產業現代化、要素高效化、制度體系化,堅定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新路徑,以創新制勝持續沖鋒省域現代化和共同富裕“兩個先行”,構建“高新特質、濱江特色”產業共富道路。
新質生產力是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產生的先進生產力質態。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動力,更是為產業共富賦能的重要手段。當前,杭州高新區(濱江)正扛起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新使命,發揮數字經濟全產業鏈優勢,系統推進創新生態化、產業現代化、要素高效化、制度體系化,堅定探索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新路徑,以創新制勝持續沖鋒省域現代化和共同富裕“兩個先行”,構建“高新特質、濱江特色”產業共富道路。
一、杭州高新區(濱江)探索產業共富的歷史背景
杭州高新區(濱江)探索產業共富的內涵意義在于充分發揮高新技術和產業優勢,通過創新各種協作制度,加強產業鏈供應鏈跨區域協同,探索產業共建共富道路。從歷史邏輯出發看探索產業共富道路的制度創新根源,是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三個率先”創造的重要條件。
(一)率先走出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濱江路徑,夯實產業共富基礎
杭州高新區(濱江)始終肩負“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國家使命,始終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道路,從最初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值不足3000萬元到2023年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超5000億元。30多年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堅持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天堂”,下好自主創新先手棋,區域發展綜合指數列浙江省第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保持10%左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規模、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科技發明獎數量均列浙江省第一。
(二)率先形成數字經濟全產業鏈發展的濱江特色,提升產業共富能力
數字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杭州高新區(濱江)騰飛的關鍵密鑰。目前,杭州高新區(濱江)數字經濟全產業鏈條基本形成,培育了一個具備行業競爭力的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壯大了一批阿里、網易、恒生、海康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2023年,杭州高新區(濱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1866億元,占GDP比重75.6%。
(三)率先探索“產城人”融合發展的濱江模式,構筑產業共富核心優勢
杭州高新區(濱江)加快產城融合、城鄉融合,改變“產強城弱”“城鄉混合”的城市發展格局,逐步實現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協調推進、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2023年,杭州高新區(濱江)人均GDP達到46萬元,以絕對優勢位居浙江省第一,是浙江省人均GDP的3倍多、全國人均GDP的近5倍。產業發展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2023年,杭州高新區(濱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8.32萬元,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多。
二、推進產業共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探索實踐
(一)以產業賦能探索跨區域協同共富新路徑
一是打造“濱桐模式”。2010年以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和杭州市桐廬縣開展多輪區縣協作,成立杭州高新區桐廬分園,積極支持、引導高新區企業實行“研發總部+區外制造”模式,促進跨區產業鏈的協同、集聚。海康、英飛特、藝福堂等15家企業的18個制造、物流項目相繼落戶桐廬縣,完成產業投資超45億元,累計實現銷售產值超百億元,納稅5.3億元。尤其是海康等企業入駐,讓桐廬縣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桐廬縣構建起以安防、磁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為代表的“5+2”百億元產業集群,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
二是打造“一區多園”模式。杭州高新區(濱江)與富陽、蕭山等地優勢互補,先后成立濱富合作區、濱蕭合作園,構建跨區產業協同機制,打造產業共富實踐樣板。杭州高新區(濱江)引導企業探索“濱江總部+合作園核心制造+周邊配套制造”產業鏈式發展,助推區域產業協同配套,以合作園區空間資源承載產業項目有序溢出,實現“取長補短,互進共促”。在區縣協作基礎上,杭州高新區(濱江)進一步布局濱富、濱蕭“一區多園”特別合作的產業平臺,在完善自身產業鏈的同時讓富陽、蕭山獲得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實現區域產業共富,成為杭州市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的先手棋。濱富、濱蕭模式分別入選浙江省共富典型案例和最佳實踐。
(二)以數字賦能探索跨區域協同共富新路徑
一是探索“數實融合”模式。充分發揮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全鏈發展優勢,針對碎片化供給與系統解決問題需求之間的突出矛盾,杭州高新區(濱江)提前布局,著力創建智造供給特色小鎮,通過入駐浙江省智能制造專家委員會,集聚中控、力太、優海等國內領先的智造供給企業,成為長三角智造供給企業的集聚中心,在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龍頭作用。數字賦能實體經濟,“兩化”融合發展總指數居浙江省第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快速增長;“數實融合”,加速浙江省“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的數字化改革,驅動長三角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切實做大共同富裕的“蛋糕”。
二是探索“數據共享”模式。杭州高新區(濱江)利用數字經濟無邊界特性,加快數字紅利向浙江省西部山區和廣大農村溢出。自從與浙江省泰順縣結對以來,杭州高新區(濱江)圍繞數字經濟打造雙向“飛地”,在泰順縣創立共富數字經濟產業園,創建山區縣數字經濟創新服務平臺,在高新區共建泰順科創“飛地”。雙向“飛地”的創建加快了數字產業共富,高新區企業網易集團在泰順園區建立網易嚴選體驗館,培育特色品牌,扶持生態產業,促進當地農戶增收;阿里和浙報集團等一批企業共同支持,在泰順園區開展“共享浙里貨·共富山區路”浙江省直播電商大賽,培育本地電商人才,助力打響“浙里好貨”品牌,把山區縣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三)以科創賦能探索跨區域協同共富新路徑
一是探索“對口合作”路徑。杭州高新區(濱江)與長春新區建立對口合作關系,通過共建各類科創集聚平臺、基地,加強產業鏈跨區域協同,實現“雙向”科創賦能。成立杭州長光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精密儀器與裝備產業技術中試及轉化平臺;從長春引入長光辰芯、希達電子、長光禹衡、長光辰英等企業以更好發展,參與亞運照明、芯片制造等高端項目研發;共同推動吉浙合作大廈、吉浙新經濟產業園等建設,有力促進兩地優勢互補、攜手發展;支持安恒信息在吉林省建立車聯網安全研究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基地等;支持啟明醫療與長春皓月公司成立合資企業,開發心臟瓣膜項目。
二是打造“先富帶后富”模式。杭州高新區(濱江)組織“直播聯盟”組團帶貨欠發達地區農副產品和旅游產品,幫助培訓當地直播達人,逐步改變傳統生產銷售方式。積極引導民營企業為欠發達地區免費提供科技產品、系統場景,如阿里完成第一批“鄉村振興技術官”的招募和選拔,為鄉村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撐;網易實施“品牌共創脫貧計劃”,幫扶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打造線上線下融合零售電商模式;正泰新能源在寧夏戈壁灘建成10兆瓦光伏電站并網發電,讓寧夏、青海等省份的光伏產業發展掀開新篇章;四維生態聚焦未來農業打造“數智植物工廠”,實現零污染零排放高收益,并不斷向云南等地推廣。
三、新質生產力領航
杭州高新區(濱江)用新質生產力新發展理念指導行動,以科學系統觀念推動整體發展。從理論邏輯看,杭州高新區(濱江)以產業鏈跨區域協同、加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制度創新意義是在產業共富道路上探索出遵循“三個協調”的重要方法。
(一)推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協調,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杭州高新區(濱江)推進產業共富,就是加快產業鏈跨區域協同,通過產業、數字和科創“三大賦能”路徑推動產業共富和高質量發展,不僅在理論上揭示推動高質量發展與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聯系,也在實踐中加快推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協調互促。
(二)推動政府和市場協調,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中促進共同富裕
杭州高新區(濱江)大膽探索 “區縣協作”“一區多園”“對口合作”等地方協作的有效途徑,不斷創新“雙向飛地”“雙招雙引”“聯合審批”“雙邊統計”“利益共享”等地方協作的有效機制,讓地方“內卷”式競爭變為良性合作。
(三)推動局部和全局協調,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促進共同富裕
杭州高新區(濱江)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的關系、當前和長遠的關系,發揮“三個率先”優勢,帶動中西部及廣大農村數字經濟、綠色產業等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進我國整體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包容性。
作者單位:杭州高新區(濱江)發展和改革局
友情鏈接: 政府 高新園區合作媒體
Copyright 1999-2025 中國高新網chinahigh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14033264號-5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060344號主辦單位:《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社有限責任公司